找到相关内容673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相应部选读•第四单元:恶魔相应

    等一下如果有时间再加以介绍,我们还是以‘阿含经’为主。   继续看到第六经,蛇的部分,补充一下,据我的老师圣严法师所说,你们坐禅不用担心碰到魔,除非你发一个大愿,就会惊动天魔,他才会出现,否则不用担心,但真的有魔吗?所以我们来看第六经。“如是我闻。尔时,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养饵所。”他住在这个地方,“尔时,世尊,闇夜中坐于露地,雨丝霏霏下降。”世尊修行的时候,常常是在野外,不一定是在山洞,而且不...

    吴文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323179529.html
  • 从陵川三教堂谈佛教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

    图说》、《先天图说》等儒、道合一的论著,他在《太极图说》中指出:“六经(指儒家的六经)无‘无极’,二字出于《老子》‘知其雄’章。先儒谓周子得是图于穆伯长,伯长之传出于陈希夷。希氏初为老氏之学,故以‘无极...

    李中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4184606.html
  • 浅谈朱封鳌之天台宗研究

    意义空间,这是智顗在“转法华”,而不是被“法华转”。这两种阐释方式,与儒家的“六经注我,我注六经”,同出而异名。实际上,智顗的整个思想都是在“说己心中所行法门”,这就超越了墨守印度经典的窠臼,有那种...

    郑鸣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4091601.html
  • 传统文化对慧远佛学思想之影响

    文化知识的学习。如,支谦从小就染习汉话,深通文学;康僧会虽为西域僧人,但其“明解三藏、博览六经,天文图纬,多有综涉”,对中国儒家、道家经典颇为熟知;鸠摩罗什为了更好地翻译佛经,在汉土学了十六年的中国文化...六经,尤善庄老。性度弘伟,风鉴朗拔(见识高超),虽宿儒英达。莫不服其深致。”   慧远深厚的俗家知识在跟从道安学习之时就已经表现出来。慧远的老师道安在佛教思想方面属于般若学的本无派,主张万物本性是“...

    杨容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1593138.html
  • 慧远同名士的交往及其对山水诗的影响

     二   慧远法师,雁门楼烦人(今山西原平县人),生子晋成帝咸和九年(公元334年),卒于晋安帝义熙十二年(公元416年)。“弱而好书,珪璋秀发”,“博综六经,尤善老底”。年二十一和弟弟慧持一起皈依...。慧远法师早年应该学过儒家学说,因为他在师事道安法师,听讲过波若经之后,曾发出“儒家九流,皆糠秕耳”的感叹,同时对庄老思想有比较多的研究,他“博综六经,尤善庄老”,且能在平常的讲习中,用庄子之义来帮助...

    储晓军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0294393808.html
  • 三字经易解

    说出,这就是我们政哲学的知识中所独具的宝贝,是应该要保存发扬的。”  孝经通 四书熟 如六经 始可读  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...然后才能研究六经这些深奥的典籍。  诗经、书经、易经、礼记、周礼、春秋合称为六经,凡是有志于读书的人,都应当仔细研究其中的道理。  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...

    章炳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12840129.html
  • 汉传佛教文化及其古文物

    实相义,往复移时,弥增疑昧。远乃引庄子义为连类,于是惑者晓然。”慧远(西元334~416年)是东晋时代的佛教名匠,少年时代,便已 “博综六经,尤善老庄”,出家学佛之后,即以老庄之说,解释佛法的“实相”...随方应物,所化地异也……华人易于见理,难于受教,故闭其累学而开其一极;夷人易于受教难于见理,故闭其顿了而开其渐悟。……(儒家)圣学不出六经,而六经顿解,(佛家圣学)不出三,而以三藏果筌蹄历然,何疑纷错...

    释圣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55842610.html
  • 僧肇“体用相即”思想述论

    形式。关于这点,如侯外庐在论向秀的《庄子经》中,《庄子》外篇,天运篇第十四一文中,云: 孔子谓老聃曰:丘治诗、书、礼、乐、易、春秋六经,自以 为久矣,熟知其故矣,以奸者七十二君,论先王之道,而明 周召之迹,一君无所钩用,甚矣夫,人之难说也,道之难明 邪,老子曰:幸矣!子之不遇治世之居也,夫六经先王之陈 述也,岂其所以迹哉,今...

    余崇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13945684.html
  • 支道林思想之研究

    云:  “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,岂其所以迹哉?今子之所言,犹迹也。夫迹,履之所出,而迹岂履哉”(庄子天运篇)。   p. 252  向、郭注云:  “所以迹者真性也,夫任物之真性者,其迹则六经也。况今之人事,则以自然为履,六经为迹”。  综而言之,所谓“迹”乃指“六经”(易、诗、书、礼、乐、春秋);“所以迹”乃履本身之自然真性。换言之,“所以迹”即六经之内在精神;而“迹”无非是文字经典与外在之形式...

    刘青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1647458.html
  • 经典与诠释——论朱熹的诠释思想

    子曾子则相反,他随事用力,自下而上,一旦豁然贯通,便本末兼赅,体用全备。因此,父子两人虽都有成就,但传道之任,不在其父而在其子 。   2、以言通经   孔子删订六经,然其对古代典籍的解释并不注重...治世。当时甚至有这样一种见解,在孔子的时代,孔子的治国理想已无法实现,此乃天意,然他好象已预见到儒学将在汉代复兴,故传留后世以六经?quot;为汉定道。他们对六经的解释,多以实用为目的,正因如此,其...

    潘德荣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54592062.html